光伏行业呈现“复苏”迹象
光伏行业呈现“复苏”迹象 时间:2025-04-05 16:54:50
2019年3月、4 月,韩华先后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(ITC)、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、澳大利亚联邦法院、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,称隆基、晶科下属子公司在上述地区销售的部分产品侵犯韩华专利权。
11 辽宁2021年7月26日,辽宁省发改委发布省风电项目建设方案(征求意见稿),其中指出:本次新增风电项目1220万千瓦,全部用于支持无补贴风电项目建设,作为保障性规模,由电网企业实行保障性并网。根据文件,2021年市场化并网项目需配建调峰能力,原则上,南网、北网市场化项目配建调峰能力分别不低于项目容量的10%、15%,连续储能时长不低于3小时,配建调峰能力应与市场化并网项目同步建成投产。
新建、新投运水电站同步配置新能源和储能系统,使新增水电与新能源、储能容量配比达到1︰2︰0.2,实现就地平衡。储能电站配置比例不低于10%、连续储能时长1小时,循环次数不低于6000次,系统容量10年衰减不超过20%,不得采用动力电池梯级利用方式新建储能项目。据梳理,在保障性并网项目中,风电17个、规模164万千瓦,备选项目中,风电9个、规模84.2万千瓦。根据《实施细则》文件要求,光伏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的10%以上配建储能系统,储能系统配建可自建或采用储能置换配额交易(共享储能)模式。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+储能模式。
10 宁夏2021年7月14日,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正式印发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》。7 湖北6月7日,湖北省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征求《湖北省2021年新能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,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6月7日至6月13日。2019年隆基单独推出M6尺寸(边长为166mm、面积2.74万平方毫米),比M2大12.2%。
2020年7月6日,中环股份定增再次获得证监会核准。2018年,隆基营收相当于中环光伏业务收入的213%,2020年这个比例扩大到314%。2018年,中环、隆基光伏硅片产能分别为25GW、28GW,但中环通过管理优化,实际产能达到30GW。结果只有两家买单,其中一家是母公司中环集团,另一家渤海股权投资隶属于天津国资委。
光伏是当代的新兴产业。1997年半导体巨头也只能拿出8英寸晶圆,光伏能用到6英寸就不错了。
歧路亡羊中环遭遇的世态炎凉与其光伏业务的沉浮息息相关。2021年中环启动新一轮融资,境遇有了天壤之别。中环已量产12英寸晶圆,是国内主要芯片生产商的供应商。晶圆尺寸大,不仅能成倍提高芯片产出数量(8英寸88块、12英寸232块),更重要的是边缘芯片占比减少使成品率提高。
光伏行业的2021年,可以概括为一句话:拥硅为王的本质是多晶硅拖全行业后腿。12月2日,另一光伏巨头中环股份(SZ:002129)也下调了产品报价,最大降幅达12.48%。2021年4月19日,国家能源局提出风电、光伏发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GW以上,发电量占比到2025年达16.5%左右(比2020年高6.8个百分点)。一是隆基单吊光伏、中环双轮驱动。
最终,中国人寿等9家新老股东认购3480万股,募集净额34.6亿,11月资金到位。调整后,隆基主打产品M10 165m厚度报价6.2元,中环6.15元;M6 165m厚度隆基报价5.32元,中环报价5元,每片便宜0.32元。
2014年9月资金到账,兴业证券、东海证券、中国人寿、华安基金、中信证券等机构入局。从最早的2英寸晶圆到1986年出现4英寸,再到1992年的6英寸、1997年的8英寸。
2019年隆基营收329亿、中环光伏业务营收154亿。#关于中环的手艺没有必要赘述#。2013年9月,中环抛出融资30亿用于单晶硅及切片项目的预案。大规模更换设备不现实,隆基发自内心地喊出统一标准、减少资源浪费、促进光伏行业高效、规范、健康发展。中环第一次从天津国资体系外拿到宝贵的资金,说明资本市场对于这个诞生过首富的领域一直保持关注。对新兴产业来讲,价格战、内卷都是必由之路。
从1月份提出预案到11月撤回,白忙一年。中环股份在半导体、光伏两大领域拥有一流技术储备,亟需巨额资金加速规模扩张,否则将会错过风口。
2019年1月,中环又发布定增募集50亿的预案,用于8-12英寸半导体压片生产线。时年45岁的沈浩平晋升为总经理,但没有任何股份。
二是中环选择的最佳尺寸更大,产业化进程比小尺寸产品慢半拍。目前6英寸晶圆只能用于低端产品。
2017年,中环、隆基光伏硅片产能均在15GW一线。定增中的世态炎凉中环股份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天津市电机工业局,牌子换了好几块,直到2000年才改制为国有独资中环电子信息有限公司,实控人为天津国资委。2018年8月才搞定,募集资金额3.8亿。182联盟下重注布局的产能,折旧期5~10年。
2014年、2015年两轮融资相对顺利的背景是中环光伏业务规模超过隆基2013年中环光伏业务营收27亿、隆基22.8亿;2014年中环光伏业务营收38亿、隆基36.7亿。鉴于盈亏平衡点为6.5万元/吨,当前多晶硅20万元/吨的出货价格有很大下降空间。
2020年6月,两大国资股东将中环集团100%股权放到天津产权交易中心,最终被TCL集团竞得(注:中环集团系中环股份实控人,持有27.55%股权)。晶硅、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四个环节犹如多人绑腿跑,步调不可能完全一致,跑慢拖后腿、跑快的被拖后腿。
深耕60余年的半导体业务是中环的立身之本。硅片巨头之间的价格战引发广泛关注,被视为2022年产能过剩的前奏,隆基、中环、通威、晶澳、上机等个股全线下跌。
天津国资做出艰难决定混改。2016年销量近2亿平方英寸,同比增长39.4%;2018年销量3.7亿平方英寸,同比增长50.3%;2020年销量达6.3亿,同比增长38.7%。竞争对手们没有躺平,而是疯狂内卷。光伏业务掉队之后,资本市场参与中环再融资的热情逐步冷却。
2011年,从金融危机缓过来不久的中环股份,试图通过定增募集24亿投入环欧公司(成立于2000年8月,主营单晶硅及硅片生产、销售)。随后几年M2成为主流,中环、隆基两家市占率合计达80%(M2为边长156.75mm的准方形,硅片面积2.44万平方毫米)。
最终90亿额度被出价排在前23位的机构瓜分(发行价为45.27元),易方达(最高出价42.32元)、南方基金(最高出价43.88元)没有挤上车。现在言之凿凿地宣称182最佳,私地里布局210,三五年后新产能就位,再改口说210更佳,到那时,里子面子都输光。
硅料、硅片、电池价格下降创造了有利条件:2022年H1,约有16万吨硅料产能将陆续释放。2007年4月,中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。